这类低价卡多由虚拟运营商(如小米移动、阿里通信等)或第三方代理商联合传统运营商推出,目标用户是对流量需求大但预算有限的学生、自由职业者等群体,由于虚拟运营商本身没有基站,需租用三大运营商(移动、联通、电信)的网络资源,因此成本较低,但服务稳定性可能略逊一筹。
在社交平台上,不少用户分享了使用感受:
随着5G普及和“携号转网”政策推进,运营商竞争加剧,流量单价持续下降是大势所趋,但“不限量”套餐的消失(2019年后三大运营商已逐步叫停)也说明:完全无限制的流量模式难以盈利,差异化套餐(如按速率分级收费)可能成为主流。
“19元200G不限流量卡”看似诱人,但消费者需理性看待,在追求低价的同时,务必关注实际需求和服务质量,避免因小失大,如果你是轻度用户,这类套餐或许值得尝试;但若对网络稳定性要求高,传统运营商的标准化套餐仍是更稳妥的选择。
(字数:658)